English

北京青少年“网虫”赴美会友

1998-10-24 来源:生活时报 (图一) 我有话说

10月16日,“’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活动组织者最后决定:中国37所学校申报的1215件作品中,有55件作品共计119名中国孩子入选参加网上讨论。在全球100多个报名参加国家中,我国是入选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经主办单位遴选,我国有5名孩子入选作为中国参加网上讨论的代表参加于1998年11月15日——21日在波士顿召开的“’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这5名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北京学生。他们是北京景山学校的李依婷、北京第四中学的赵悦,北京第一师范学校的杨燕、北京清华大学附中的董思颖、北京私立树人学校的刘京凯。

高峰会议将讨论一些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例如:儿童权利;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新技术怎样为儿童服务等。主办者将通过多种渠道把会议代表的想法介绍给全球的新闻媒体,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工业界、政府及教育界领导人。高峰会议还将决定有关2000年第三次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的事项。

刘京凯:并非高分生

刘京凯在中国赴美参加《’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的5位小代表中是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位小学生,更是唯一的一位私立学校的代表。

在私立树人学校学习了5年的刘京凯目前作为一名小小留学生已于今年8月底到美国的分校去学习了。记者只好同刘京凯的班主任张老师聊了起来,提起这位得意弟子,张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刘京凯平时给老师同学印象最深的就是非常爱看书,而且爱好面非常广,什么学科的书都看,自然的、历史的、科技的,他经常把书介绍给老师、同学,广泛的知识面为这次写论文打下了基础。”

在树人学校,记者看到了刘京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设计的一份小报,上面画着京九铁路,他说:京九铁路的建成是庆香港回归最好的礼物。这份小报看起来很别致,张老师说,刘京凯是他们班这次活动中唯一想起京九铁路的学生。

10岁的刘京凯一年级就来到北京私立树人学校,从那时起就开始学电脑,至今已有5个年头了,对于操作电脑早已是轻车熟路,要想在网上与众多的网友一齐讨论,重要是选题新颖、论证有力,从众多的方案中刘京凯选择了:生态平衡与大气污染。

刘京凯的作品被选中并在网上发表后,收到了数百封来信,表示愿意与他共同讨论这一问题。

班主任张老师在介绍刘京凯时特意指出,刘京凯在班上并不是高分的学生,但他各方面的能力却是比较全面的,这也许正是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结果。

刘京凯生活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亲经商无暇照顾他,母亲工作、生活双角色也无法全身心地关心他。小京凯母亲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个孩子,送到树人学校真是送对了,尽管要多花一些钱。”的确,小京凯今天取得的成绩是与树人学校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分不开的。(见图一)

本报记者叶润霞

幸运的杨燕

说杨燕是幸运的是她自己。因为此次第一师范学校参加《’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活动的是包括杨燕在内由3人组成的一个小组,但最终被选上赴美的名单却只有杨燕一个人。

杨燕今年刚好16周岁,去年初中毕业的她以586分的高分考进北京第一师范学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在班上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第一名。

文文静静的杨燕干起事情来却是干脆利落,赴美的一些手续能自己办的她就自己办。杨燕的家非常小,小的连一台小小的电脑也放不下,平时她只能在学校摸摸电脑,辅导她入门的便是她的电脑老师——傅伟。

年轻的傅老师介绍杨燕入选问题时说:“杨燕此次代表的是学校,是一个小组,她的确是幸运的。”杨燕小组还有其他另外两名同学,一名叫王伟,另一位叫孙旭。当时设计作品时,3个人每天熬得很晚,大约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每人只能吃个盒饭,由于小组是由杨燕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后来的名单也只有杨燕一个人,“但从总体上来讲,杨燕的确更全面些。”傅老师这样讲。

杨燕认为,学习电脑丰富了她的业余生活,她也的确想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但那得等家里住房宽敞一点再说。她还认为自己的机会太好了,像自己的辅导老师教会了她们,可自己目前却没有机会出国。面对陌生的美国,杨燕一点也不害怕,她目前正在猛攻英语口语,尽量多掌握一些知识。她对记者说:“所有听到我要去美国消息的亲戚、朋友都为我高兴,我却为不能与小伙伴一齐去而感到遗憾。”

记者离开时问杨燕,平时最喜欢做的是什么,她却所问非所答地说了一句:“动画片真是太有意思了!”

整个一个孩子!(见图二)

本报记者叶润霞

快乐的李依婷

李依婷笑盈盈地飘到记者眼前。这个16岁的女孩子开朗而又含蓄。她是景山学校高二(3)班的学生,据老师介绍,除了电脑,她的文笔和英语也很出色。谈及她为什么要选择《如何促进各国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作为自己参加“网上论坛”活动的题目时,依婷眼中流露出一种渴望,“以前,总听人说世界是个大家庭,这句话久而久之印在我心里。今年2月份,我上网了,觉得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网络让地球上各个角落、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种族的人平等对话,密切交流,真好!能去美国参加‘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能与各国朋友面对面地交流,我感到很兴奋,能入选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比我优秀的同学很多。我会认真准备,学校、老师也很重视,处处为我开绿灯。我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让世界各国的青少年都看到中国孩子的友好热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各地的孩子对中国文化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这和依婷的理想很吻合,她对未来的设想是子承父业,做一名外交使节。

在参加网上讨论的过程中,依婷发现,那些欧美的孩子大多兴致勃勃地参与、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大量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地,我们亚洲的孩子总爱说,我这几天没参加讨论是因为学习太紧张了,没有时间。我希望学习能轻松些,但周围的同学都在努力,自己也不敢放松。

难忘依婷,因为她说自己什么时候都挺快乐的。也难忘她的自信,这从她最喜欢的《茶花女》中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脑子虽小,却可以有无边无际的幻想,眼睛虽小,却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孩子虽小,却是未来的成人。”分别时,依婷坦诚地说:“或许今天我的想法很渺小,但它却是独一无二的。在我还保有孩子大胆的看法时,我愿意把它写出来,让大家都看到。”(见图三)

本报记者贺文华文/摄影

赵悦:渴望交流

赵悦是北京四中高二(1)班的学生,1米8的个子看上去却有些文静,班主任闫玉仙老师说:“他可是个多面手,自己能琢磨,办事很有毅力,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每日都在网上与世界各国朋友交流的赵悦面对记者采访,却不愿多谈自己,总说:“其实能选我去,有努力的原因更有运气的原因,并非我比其他国内选手强很多!”

记者问他“怎么觉得水平与大家相距不大呢?”赵悦坦然说:“早先四中说麻省理工院有这个活动时,我们四中就有40多人参加。我最初写的一篇《人工智能》上网时用的还是中文。因为我知道有人负责翻译,所以我就没用英文,说实话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可是,当我看到其他在网上参赛人员的信函时,觉得不少内容新颖,国内选手英文水平也很高。”

9月1日,赵悦清楚地记得从这时起他进入到下一轮竞争,日子也过得更加紧张了。每天早上临上学前,晚上下学后赵悦都要打开电脑收电子邮件,有时网上交流信件竟达70多封。赵悦被分到20个网上基组中的第16组,与来自世界三四十个国家的同龄人在网上交谈。“这一段可真练我英语水平,70多封信粗看一遍也要一二个小时,不过这让我了解了世界,也背了不少生词”,赵悦平静中有种收获的喜悦:“其实在网上是不分国界的,你总感觉与大家交流是件很快乐的事。他们在听我讲明天世界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提高生活质量,我在听他们说怎样让世界各国领导人更关心贫困儿童,保护环境。有一个新加坡孩子说,他们那里上课每人每天都要带一个笔记本,而电脑上的是‘无纸课’……”

11月14日赵悦和其他四名中国孩子就要飞赴麻省理工学院了,由于现在自己只听说活动时间很紧,赵悦担心与世界各地朋友面对面的机会要少,“不过我已开始提高英语词汇、口语水平,我很希望自己用流利的语言同大家无障碍地交流。”(见图四)

久立文/摄影

董思颖:想做计算机专家

今年15岁的董思颖从小生活在清华园中。父亲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副教授,所以他很小就可以和电脑打交道了。父亲在他上小学时买了一台当时颇为先进的286电脑,他就在电脑上玩游戏,于是渐渐地迷上了电脑。那台电脑是他最初的老师,如今家中的电脑已更新了几代,他也由一个满脑子里装着“为什么”的小男孩变成了清华附中98.6班的学生了。

在学校,董思颖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学生。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知识面宽、思维灵活而具有独创性。课外与同学们讨论一些问题时,他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与他从小所受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平时的勤学好问不无关系,所以他这次能够赴美参加’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他的老师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今年3月份,中国科协和原国家教委共同组织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生参加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工学院主办的活动,当时正念初三准备中考的董思颖也报名参加了,他在积极参与网页交流的同时,还结合自己电脑学习经验的总结,撰写了一篇题目为《对未来电子游戏的设想与幻想》的论文,正是这篇论文使他获得了来自全球各方的好评。

看起来十分腼腆的董思颖其实十分健谈,和所有的孩子们一样,他对未来充满着自信。他对他的未来虽然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已打算着将来能考上北大或者清华,做一些研究工作,最好能成为一个计算机方面的专家。董思颖的爸爸对笔者坦言,小思颖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问问题,但是从不死抠书本。教务处的汪继镛老师告诉记者,董思颖目前在附中的重点班就读,课内各科的成绩都很好。(见图五)

王圣军文/摄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